著名書法小故事5篇
書法藝術的背景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。書法植根于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土壤,傳統(tǒng)文化是書法賴以生存、發(fā)展的背景。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著名書法小故事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更多故事相關內(nèi)容推薦↓↓↓
著名書法小故事一
宋代有四大書法家最為有名,即蘇、黃、米、蔡四家。蘇是蘇軾,即蘇東坡;黃是黃庭堅;米是米芾;這都無可非議??伞安獭蹦?有人說是蔡京,也有人說是蔡襄,到底是誰呢?其說不一。
最通常的說法是,本來這個蔡是蔡京,人們雖然承認他的書法造詣,可特別憎惡他的人品,所以人們不愿意承認他的書法家地位。在宋哲宗元佑年間,他為了排除異己,把司馬光等人稱作“__黨”,并親自寫碑文,寫上他們的“罪狀”,刻成碑立在全國。當時有許多石匠拒絕刻這個碑,結(jié)果都被坎頭處死。等到蔡京一死,人們馬上把那座“元佑黨人碑”砸個粉碎。人們還把他和當時把持朝政的高俅、童貫、楊戩,并稱為“四大__臣”。
蔡京人品極壞,人們怎能容忍他在“四大書法家”的行列之中?所以就把他開除了??伞疤K黃米蔡”又說順口了,就讓蔡襄取而代之。
蔡襄善于學__先人精華,又特別刻苦努力,書法很有特色。所以人們認為他應該排在“四家”之首,不應該受蔡京的連累排在最后。
蔡襄不僅書法造詣很高,而且人品極好。他在朝為官時,敢于直言,連一些權臣都怕他三分。他在福建泉州做官時,修建了后來非常著名的洛陽橋,又修建了七里的林蔭大道,為當?shù)厝嗣袼鶜g迎。
由此看來,人品比書品更重要,如果一個人只會寫好字,不會做好事,人民一定要唾棄他,即使在書壇上也不會給他留下一個小小的地位。
著名書法小故事二
王僧虔年輕時就寫得一手好字,尤其擅長隸書。早在劉宋朝,宋文帝在一次偶然機會見到他的一幅白絹扇面書法,贊嘆不己,說:“這不只是超過了王子敬(獻之),其骨力內(nèi)涵,外貌風儀更不一般。不可小看。”王僧虔是晉代三朝宰相王導的五世孫,而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、王獻之父子,則又是王導的從子、從孫。王僧虔的書法是有其家學淵源的。他不僅繼承了家族的傳統(tǒng),字寫得好,而且對書法理論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,曾著《書論》一篇。所以宋文帝如是說。
至齊代,王僧虔書法更臻完美,遂成海內(nèi)名家。太祖蕭道成也是個篤好書法的人,即帝位后,書法雅興仍不減當年。建元中(公元479—482年),太祖召已是丹陽(今江蘇鎮(zhèn)江)尹的王僧虔來朝,提出要與他進行書法比賽。王僧虔只得從命。君臣二人各自展紙濡墨,揮毫逞興。作書完畢,太祖十分得意地問:“聯(lián)與公卿書法,誰是第一?”王僧虔不假思索地回答說:“臣書第一,陛下亦第—。”太祖心里明白,自己的書法是不能與王僧虔匹敵的,付度王是否有曲意奉承之露,出如此狡黠之語。于是反問道:“第一就是第一,怎么會有兩個第一?”王僧虔不慌不忙地說:“我的書法在所有大臣中數(shù)第一,陛下書法在歷代帝王中數(shù)第一。”經(jīng)他這樣一解釋,太祖又覺得似乎不無道理,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,說:“公卿可真會說話,既不失之自信,又不得罪人,真可謂善自為謀啊!”話語中流露出對王僧虔應對機變的嘉許。君臣二人當即互贈各自所珍藏的古代名人法書精品。
著名書法小故事三
黃門侍郎張融,不但對皇帝老子不在乎,對先賢書圣二王也老大不恭敬。相傳他與齊高帝有一段妙趣橫生的對話:“融善草書,常自美其能。帝曰:卿書殊有骨力,但恨無二王法。答曰:非恨臣無二王法,亦恨二王無臣法”,(見《南史》卷32《張融傳》)。從現(xiàn)象上看,張融的確狂妄得可以。何等人,敢去比肩二王?再查張融書作,雖原作不可得,但歷代的一些評價,于他十分不利:梁·庾肩吾《書品》列融書品下:唐·李嗣真《書后品》所列亦同;張懷璀《書斷》云, “融書兼眾體,於草尤工,而時有稽古之風。寬博有余,嚴峻不足,可謂有文德而無武功?!贝硕购舛?,當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人指其為“常自美其能”,語涉譏刺,想來也不是毫無來由的。
但是,撇開張融本人而言,光論“臣法”與“二王法”,此語不無可取之處。盡管張融在特定條件下出此狂言為人譏笑,但一般地說,他的“恨二王無臣法”,在觀念上卻是凌爍前輩、居高臨下的。 “二王法”是前人法,對后人言是經(jīng)典;其后人之法對更后人而言,不啻也是楷范。每一時代的風尚各異,后時代要有建樹,勢必要沖破前一代確立的種.種“二王法”,自出機抒,獨標新幟,這對于當時人而言是“臣法”,對后世人則又成了新的“二王法”。唐之視晉與宋之視唐,元之視宋與清之視明,無不是“二王法”與“臣法”之間互相影響又互相轉(zhuǎn)換的嬗變關系。故而,張融此言落實到他這個具體環(huán)境中,是難於逃脫狂妄之嫌的;但從純理論角度看,此言又是絕對真理,說出了歷史嬗變的真諦。
宋人黃山谷對此深有感受,袁燮題其《食面帖》云: “涪翁書大率豪逸放肆,不純用古人法度。嘗稱:杜周有言,三尺法安出哉?前王所是著為律,后王所是疏為令,以此論書,而東坡絕到。”(見宋·岳珂《寶真齋法書贊》卷15引)山谷的“三尺法安出哉”直是張融“恨二王無臣法”的張本。古代書家之法,可以成為今人楷則,今人書法也將成為后人楷則----安知后人不會以我黃山谷的“不法”之法為法。
著名書法小故事四
顏真卿是書史上唯一能與王羲之相抗衡的書法巨人,這當然與他精湛的書藝分不開,但究其根本原因,我以為應該是他的書法風格填補了王羲之偏于陰柔的書風的另一面---陽剛雄渾。
顏真卿歷來被人們稱頌的多為其人品:正直、忠貞、剛烈,他是封建時代忠臣的代表人物。偉大的人格融入進了他的書法作品;所謂“書為心畫”、“作字先作人”在他身上完美體現(xiàn),他的傳世作品對后世的影響因此也就不亞于王羲之了。因為王羲之對后世的影響還僅僅限于書法本身。
在書壇的地位上,顏真卿是僅次于二王,而有著極高聲譽的大師級人物,但有一點須值得注意的是歷來學書的,大都由顏入手,無論直接或者間接的,他都深深的影響著每一個后來者,在這方面確實超過了二王(為什么呢?因為他的書法易學,初學者容易上手)。
顏真卿的字有一種平民化傾向,他不故弄玄虛,每一筆,每一畫都很樸實的表現(xiàn)出來,雄渾大氣,充滿了作者真摯的情感。我特別喜歡他的一些有著奇異味的作品,如“裴將軍帖”、“修書帖”、“守政帖”、“廣平帖”、“送劉太沖序”等等,寫的實在太美了,完全消除了那些表現(xiàn)之類的東西。我個人認為這才是作者最本真的情感流露,簡直太對我的胃口了。.很明顯這些作品都帶有強烈的古拙清朗氣息,線條均圓勁直;空間的分割也獨具匠心,完全達到了中國書法審美理想的最高境界。
著名書法小故事五
王次仲,上谷(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)人,秦代書法家。他小時候聰明伶俐,志氣很高,博覽群書而又善于獨立思考。他十多歲時,學識已達到成熟的階段。當時,人們普遍使用結(jié)構(gòu)修長,筆畫之間空距非常勻均的秦篆。這種字體既繁復又難寫,不必說民間使用,單是官府書吏就為公文山積、批覆緩慢而嘆苦。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,就把各種鐘鼎器皿以及詔版文字廣泛搜集在一起,勾摹出來,按文字相同、形體不同排列在一起,然后互相比較,反覆琢磨,度過了數(shù)百個不眠之夜,終于創(chuàng)制出一套筆帶波折,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書。
王次仲將這些文字上奏朝廷。秦始皇見了后,認為簡便,趕急疾之用,十分贊同。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陽做官。書寫篇章和法令。但王次仲性品清高,三拒詔書,因而觸怒了秦始皇。秦始皇認為他對己大不敬,就派人用監(jiān)車押送赴京。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難保,便乘獄吏不備,投河自盡。可是王次仲所創(chuàng)造的八分書,卻蔚為風行,造福子孫。
著名書法小故事相關文章:
★ 書法名人小故事
★ 書法家勵志小故事
★ 書法小故事手抄報
著名書法小故事5篇
上一篇:古代書法家故事5篇
下一篇:關于紅領巾的故事5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