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3課動手做做看教學設計(2)
二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3課《動手做做看》教學設計2
教學目標:
1、會認10個字,會寫9個字。
2、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感受故事的趣味,并從故事中受到啟發(fā)。
3、喚起不迷信權威、不輕信盲從、勇于實踐的意識。
重點難點:
1、重點:認字、寫字、朗讀課文。
2、難點:課文的感情朗讀、喚起不迷信權威、不輕信盲從、勇于實踐的意識。
教學準備:卡片、一個裝滿水的杯子、一條金魚
教學流程:
第一課時
一、激情導趣
上課前,老師先考大家一個問題,看誰最聰明、最能干,能一口答出來!人有兩件寶,是什么?(雙手和大腦)
無論學習還是生活,我們都離不開這兩件寶,只有利用好這兩件寶,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精彩!今天,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我們身上這兩件寶有關的課文。
齊讀課題《動手做做看》
二、初讀課文,整體感知
1、下面請你來讀讀這個小故事,在讀之前老師提三點要求,(1)讀準字音,讀通句子,不認識的字趕快請下面的拼音帽子來幫忙。(2)給課文標上自然段。(3)讀完后,找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?
2、讀完課文,那你一定找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了吧?都有誰?
(朗志萬、伊琳娜)
交流識字方法:
生活中識字:朗讀
字謎:士兵的心——志
琳、娜都是形聲字。
師將名字貼在黑板上,生齊讀。
三、研讀課文,隨文識字
1、朗志萬是誰呀?(法國科學家)
你從哪兒知道的?(課文第一自然段)
那趕快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,看看這一段還告訴了我們什么?(大科學家朗志萬向小朋友們“提出”了一個“問題”,) 出示提 題 有什么發(fā)現(xiàn)?
我們都知道,提手旁與動作有關。趕快給它找詞語朋友!
這個題為什么是“頁”字旁呢,知道嗎?在古時候,頁指的是人的額頭。解決問題我們就要動腦筋?,F(xiàn)在就請大家動腦筋,看誰給他找的朋友多!
做游戲,老師來說句子,同學們來找字。
(1)生:山里的姐姐去小溪( )了一桶水。
(2)生:小紅在認真地做數(shù)學( )。
(3)生:朗志萬向孩子們( )出了一個奇怪的問( )。
2、那這個奇怪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呢?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用橫線畫出來,再自己讀一讀,看看要讀出怎樣的語氣?
生練讀后,抽生讀。
這是為什么呢?我們還是聽聽文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回答的吧。誰來替文中的小朋友說一說?
如果此時此刻你也在這些小朋友當中,你會說點什么?
3、此時的小伊琳娜發(fā)言了嗎?那她又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呢?當你遇到問題了,你有好的解決方法嗎?(查資料、問老師等)那伊琳娜去問媽媽,媽媽告訴他答案了嗎?媽媽是怎樣說的?理解媽媽的這句話。
簡介伊琳娜的媽媽居里夫人。
居里夫人不僅自己取得了偉大的成就,還特別懂得教育孩子,他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孩子,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做做看,讓他用自己來尋找答案。
再次抽生讀媽媽的話,讀出鼓勵的語氣。
4、聽了媽媽的鼓勵,你們想來做實驗嗎?
出示杯子和金魚,讓學生上臺做實驗。
讀句子:哎呀,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,水漫出來了。理解“漫”。
5、看到這樣的結果,你想對郎志萬說點什么?
那你知道當伊琳娜做完實驗看到這樣的結果是什么樣的表情嗎?老師畫給你們看看。(生氣)我們和伊琳娜一起去找朗志萬問個明白,好嗎?抽生讀句子。認讀:哄騙。給騙字換偏旁?,F(xiàn)在老師想把這兩個字寫下,你們說,老師寫,你也可以拿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。字時要注意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,“馬”字在作偏旁的時候,橫變成了提。自己在書中的田字格寫兩遍這個詞語,比比誰寫的又快又好!(寫字姿勢、觀察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)寫好了同桌互相欣賞一下,也可以給他指出缺點。
6、字會寫了,那你能給哄騙找個近義詞朋友嗎?(欺騙)欺騙可是一種不好的行為,那郎志萬這個大科學家真的哄騙小朋友嗎?(善意的欺騙)誰能用課文中的話來回答老師?(板書:科學家的話,也不一定都是對的,要動手做做看。)相信聽了朗志萬的話,你一定也有所收獲,現(xiàn)在老師讓你也來做一次名人,將朗志萬的這句話改一改,你會怎么說?有了名人的指引,我們同學這些凡人凡語也都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呢!聽了朗志萬的話,不僅同學們收獲頗多,伊琳娜也(畫)高興地笑了!
四、 小結
正是由于朗志萬的用心培養(yǎng)和媽媽的鼓勵引導,讓伊琳娜從小養(yǎng)成了“愛動腦,不盲從,動手做”的好習慣。伊琳娜長大以后,在193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,成了和媽媽一樣著名的科學家。
在本節(jié)課即將結束的時候,老師想送給大家一句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名言:實踐出真知。希望你們能記住他,利用我們的雙手和大腦,做生活的有心人,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創(chuàng)造去發(fā)現(xiàn),也許你將來也會成為和伊琳娜一樣偉大的科學家,加油,孩子們!
五、 作業(yè)
課后,老師建議大家閱讀《小馬過河》或《兩個鐵球同時落地》,把讀后的感受說給爸爸媽媽或同學們聽。另外,你能發(fā)現(xiàn)爸爸媽媽或老師說的、做的、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嗎?細心觀察,親自實踐,可以有禮貌地指出來。
二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3課《動手做做看》課文
法國科學家朗志萬,有一次向幾個小朋友提了一個奇怪的問題:“一個杯子裝滿了水,再放進別的東西,水就會漫出來。如果放進一條金魚,卻不是這樣。這是為什么?”
一個小朋友說:“因為金魚身上有鱗。”
另一個小朋友說:“一定是金魚把水喝下去了。”
伊琳娜覺得他們都沒說對,但自己又想不出道理來。她回到家里問媽媽。媽媽說:“不能光想,你動手做做看!”
伊琳娜找來一條金魚,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水的杯子里。哎呀,和朗志萬說的不一樣,水漫出來了。
伊琳娜越想越生氣,第二天一早就去問朗志萬:“您怎么可以提這樣的問題,來哄騙我們小朋友呢?”
朗志萬聽了,哈哈大笑。他說:“我不是哄騙你們。我是想讓你們知道,科學家的話,也不一定都是對的,要動手做做看。”伊琳娜聽懂了朗志萬的話,高興地笑了。
猜你感興趣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