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
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(nèi)容,教學步驟的安排,教學方法的選擇,板書設計,教具或現(xiàn)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,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的時間分配等等,都要經(jīng)過周密考慮,精心設計而確定下來,體現(xiàn)著很強的計劃性。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,希望大家喜歡!
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一
《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》
教學準備
教學目標
運用充分條件、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
教學重難點
運用充分條件、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
教學過程
一、基礎知識
(一)充分條件、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
1.充分條件: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,則條件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。
2.必要條件: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,這時B是A的必然結果,則條件B是A成立的必要條件。
3.充要條件:如果A既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,又是B成立的必要條件,則A是B成立的充要條件;同時B也是A成立的充要條件。
(二)充要條件的判斷
1若成立則A是B成立的充分條件,B是A成立的必要條件。
2.若且BA,則A是B成立的充分且不必要條件,B是A成立必要且非充分條件。
3.若成立則A、B互為充要條件。
證明A是B的充要條件,分兩步:
_
(1)充分性:把A當作已知條件,結合命題的前提條件推出B;
(2)必要性:把B當作已知條件,結合命題的前提條件推出A。
二、范例選講
例1.(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)指出下列各組命題中,p是q的什么條件?
(1)在△ABC中,p:A>B q:BC>AC;
(2)對于實數(shù)x、y,p:x+y≠8 q:x≠2或y≠6;
(3)在△ABC中,p:SinA>SinB q:tanA>tanB;
(4)已知x、y∈R,p:(x-1)2+(y-2)2=0 q:(x-1)(y-2)=0
解:(1)p是q的充要條件 (2)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
(3)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 (4)p是q的充分不必要條件
練習1(變式1)設f(x)=x2-4x(x∈R),則f(x)>0的一個必要而不充分條件是( C )
A、x<0 B、x<0或x>4 C、│x-1│>1 D、│x-2│>3
例2.填空題
(3)若A是B的充分條件,B是C的充要條件,D是C的必要條件,則A是D的 條件.
答案:(1)充分條件 (2)充要、必要不充分 (3)A=> B <=> C=> D故填充分。
練習2(變式2)若命題甲是命題乙的充分不必要條件,命題丙是命題乙的必要不充分條件,命題丁是命題丙的充要條件,則命題丁是命題甲的( )
A、充分不必要條件 B、必要不充分條件 C、充要條件 D、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條件
例4.(證明充要條件)設x、y∈R,求證:|x+y|=|x|+∣y∣成立的充要條件是xy≥0.
證明:先證必要性:即|x+y|=|x|+∣y∣成立則xy≥0,
由|x+y|=|x|+∣y∣及x、y∈R得(x+y)2=(|x|+∣y∣)2即|xy|=xy,∴ xy≥0;
再證充分性即:xy≥0則|x+y|=|x|+∣y∣
若xy≥0即xy>0或xy=0
下面分類證明
(Ⅰ)若x>0,y>0則|x+y|=x+y=|x|+∣y∣
(Ⅱ)若x<0,y<0則|x+y|=(-x)+(-y)=|x|+∣y∣
(Ⅲ)若xy=0,不妨設x=0則|x+y|=∣y∣=|x|+∣y∣
綜上所述: |x+y|=|x|+∣y∣
∴|x+y|=|x|+∣y∣成立的充要條件是xy≥0.
例5.已知拋物線y=-x2+mx-1 點A(3,0) B(0,3),求拋物線與線段AB有兩個不同交點的充要條件.
解:線段AB:y=-x+3(0≤x≤3)-----------(1)
拋物線: y=-x2+mx-1---------------(2)
(1)代入(2)得:x2-(1+m)x+4=0--------(3)
拋物線y=-x2+mx-1與線段AB有兩個不同交點,等價于方程(3)在[0,3]上有兩個不同的解.
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二
集合的含義與表示
一.教材分析: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論,稱為集合論,是近、現(xiàn)代數(shù)學的一個重要的基礎,
一方面,許多重要的數(shù)學分支,都建立在集合理論的基礎上。另一方面,集合
論及其所反映的數(shù)學思想,在越來越廣泛的領域種得到應用。
二.目標分析:
教學重點.難點
重點: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. 難點:表示法的恰當選擇.
教學目標
l.知識與技能
(1)通過實例,了解集合的含義,體會元素與集合的屬于關系;
(2)知道常用數(shù)集及其專用記號; (3)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確定性.互異性.無序性;
(4)會用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(shù)學對象;
2. 過程與方法
(1)讓學生經(jīng)歷從集合實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過程,感知集合的含義.
(2)讓學生歸納整理本節(jié)所學知識.
3. 情感.態(tài)度與價值觀
使學生感受到學習集合的必要性,增強學習的積極性.
三. 教法分析
1. 教學方法:學生通過閱讀教材,自主學習.思考.交流.討論和概括,從而更好地完成本節(jié)課的教學目標.2. 教學手段:在教學中使用投影儀來輔助教學.
四.過程分析
(一)創(chuàng)設情景,揭示課題
1.教師首先提出問題:(1)介紹自己的家庭、原來就讀的學校、現(xiàn)在的班級。
(2)問題:像“家庭”、“學?!?、“班級”等,有什么共同特征?
引導學生互相交流. 與此同時,教師對學生的活動給予評價.
2.活動:(1)列舉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;(2)分析、概括各實例的共同特征
由此引出這節(jié)要學的內(nèi)容。
設計意圖:既激發(fā)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,又為新知作好鋪墊
(二)研探新知,建構概念
1.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投影出下面7個實例:
(1)1—20以內(nèi)的所有質數(shù);(2)我國古代的四大發(fā)明;
(3)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; (4)所有的正方形;
(5)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橋;
(6)到一個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的點;
(7)國興中學2004年9月入學的高一學生的全體.
2.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:這7個實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?
3.每個小組選出——位同學發(fā)表本組的討論結果,在此基礎上,師生共同概括出7個實例的特征,并給出集合的含義.一般地,指定的某些對象的全體稱為集合(簡稱為集).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作這個集合的元素.
4.教師指出:集合常用大寫字母A,B,C,D,?表示,元素常用小寫字母a,b,c,d?表示.
設計意圖:通過實例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概念,激發(fā)學習的興趣,培養(yǎng)學生樂于求索的精神
(三)質疑答辯,發(fā)展思維
1.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(nèi)容,思考: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點?并注意個別輔導,解答學生疑難.使學生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,即:確定性.互異性和無序性.只要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是一樣的,我們就稱這兩個集合相等.
2.教師組織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:
判斷以下元素的全體是否組成集合,并說明理由:
(1)大于3小于11的偶數(shù);(2)我國的小河流. 讓學生充分發(fā)表自己的建解.
3. 讓學生自己舉出一些能夠構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構成集合的例子,并說明理由.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及時的評價.
4.教師提出問題,讓學生思考
b是 (1)如果用A表示高—(3)班全體學生組成的集合,用a表示高一(3)班的一位同學,
高一(4)班的一位同學,那么a,b與集合A分別有什么關系?由此引導學生得出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兩種:屬于和不屬于.
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,就說a屬于集合A,記作a?A.
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,就說a不屬于集合A,記作a?A.
(2)如果用A表示“所有的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”組成的集合,則中國.日本與集合A的關系分別是什么?請用數(shù)學符號分別表示.
(3)讓學生完成教材第6頁練習第1題.
5.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數(shù)集擴充過程,然后閱讀教材中的相交內(nèi)容,寫出常用數(shù)集的記號.并讓學生完成習題1.1A組第1題.
6.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(nèi)容,并思考.討論下列問題:
(1)要表示一個集合共有幾種方式?
(2)試比較自然語言.列舉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時,各自的特點?適用的對象是什么?
(3)如何根據(jù)問題選擇適當?shù)募媳硎痉?
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(yōu)缺點和體會它們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。
設計意圖:明確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,使學生弄清楚三種表示方式的優(yōu)缺點,從而突破難點。
(四)鞏固深化,反饋矯正
教師投影學習:
(1)用自然語言描述集合{1,3,5,7,9}; (2)用例舉法表示集合A?{x?N|1?x?8}
(3)試選擇適當?shù)姆椒ū硎鞠铝屑希航滩牡?頁練習第2題.
設計意圖:使學生及時鞏固所學新知,體會三種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對象
(五)歸納小結,布置作業(yè)
小結:在師生互動中,讓學生了解或體會下例問題:
1.本節(jié)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內(nèi)容? 2.你認為學習集合有什么意義?
3.選擇集合的表示法時應注意些什么?
設計意圖:通過回顧,對概念的發(fā)生與發(fā)展過程有清晰的認識,回顧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種表示方式。
作業(yè): 1.課后書面作業(yè):第13頁習題1.1A組第4題.
2.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有多少種?如何表示?類似地集合與集合間的關系又有多少種
呢?如何表示?請同學們通過預習教材.
五.板書分析
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三
一.說教材
地位及重要性
函數(shù)的單調性一節(jié)屬高中數(shù)學第一冊(上)的必修內(nèi)容,在高考的重要考查范圍之內(nèi)。函數(shù)的單調性是函數(shù)的一個重要性質,也是在研究函數(shù)時經(jīng)常要注意的一個性質,并且在比較幾個數(shù)的大小、對函數(shù)的定性分析以及與其他知識的綜合應用上都有廣泛的應用。通過對這一節(jié)課的學習,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概念和證明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步驟,又可加深對函數(shù)的本質認識。也為今后研究具體函數(shù)的性質作了充分準備,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。
教學目標
(1)了解能用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正確表述增函數(shù)、減函數(shù)、單調性、單調區(qū)間的概念;
(2)了解能用圖形語言正確表述具有單調性的函數(shù)的圖象特征;
(3)明確掌握利用函數(shù)單調性定義證明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方法與步驟;并能用定義證明某些簡單函數(shù)的單調性;
(4)培養(yǎng)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、用運動變化、數(shù)形結合、分類討論的方法去分析和處理問題,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;同時讓學生體驗數(shù)學的藝術美,養(yǎng)成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。
教學重難點
重點是對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有關概念的本質理解。
難點是利用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概念證明或判斷具體函數(shù)的單調性。
二.說教法
根據(jù)本節(jié)課的內(nèi)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,我嘗試運用“問題解決”與“多媒體輔助教學”的模式。力圖通過提出問題、思考問題、解決問題的過程,讓學生主動參與以達到對知識的“發(fā)現(xiàn)”與接受,進而完成對知識的內(nèi)化,使書本知識成為自己知識;同時也培養(yǎng)學生的探索精神。
三.說學法
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設置問題情景讓學生想辦法解決;通過教師的啟發(fā)點撥,學生的不斷探索,最終把解決問題的核心歸結到判斷函數(shù)的單調性。然后通過對函數(shù)單調性的概念的學習理解,最終把問題解決。整個過程學生學生主動參與、積極思考、探索嘗試的動態(tài)活動之中;同時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數(shù)學的快樂,培養(yǎng)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以嚴謹?shù)目茖W態(tài)度研究問題的習慣。
四.說過程
通過設置問題情景、課堂導入、新課講授及終結階段的教學中,我力求培養(yǎng)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,以點撥、啟發(fā)、引導為教師職責。
設置問題情景
[引例]學校準備建造一個矩形花壇,面積設計為16平方米。由于周圍環(huán)境的限制,其中一邊的長度長不能超過10米,短不能少于4米。記花壇受限制的一邊長為x米,半周長為y米。
寫出y與x的函數(shù)表達式;
求(1)中函數(shù)的值。
(用多媒體出示問題,并讓學生思考)
通過問題情景的設置主要是為了達到以下兩個目的:
⑴第一問為了復習回顧函數(shù)的表達式;
高中數(shù)學教案大全相關文章: